您好,欢迎访问绵阳市红十字会官方网站!

  • 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 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

    发布日期: 2019-09-17

    (2019年9月2日)

    梁惠玲

    各位代表,同志们:

    受中国红十字会第十届理事会委托,我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一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向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宏伟目标奋勇前进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

    大会的主题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广泛团结动员人道力量,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一、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在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红十字事业。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主持召开党的历史上第一次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开启了党的群团事业发展历史新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亲切接见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代表并发表重要讲话,开启了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历史新阶段。全国人大常委会公布施行了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为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法律保障。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改革方案》,为中国红十字会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遵循。

    中国红十字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以来,全国红十字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重要论述和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全面实施《中国红十字事业2015-2019年发展规划纲要》,认真依法履职尽责,大力推进改革创新,攻坚克难、砥砺奋进,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取得新成就:

    (一)应急救援救护工作更加有力,在国家应急救援体系中发挥重要作用。积极融入国家应急工作大局,备灾救灾工作有力高效。参与新疆喀什、四川九寨沟以及云南鲁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及恢复重建工作,投入救灾款物价值24.3亿元,有效帮助改善受灾群众生活境况。大力加强应急救援专业化建设,组建搜救、赈济、医疗、供水、大众卫生、心理、水上等7类红十字救援队伍600余支,开展全国性应急救援演练,基本形成了体系完备、机动灵活、快速高效的应急救援工作机制。加强红十字救灾物资储备库规范化管理,开展物资储备库等级评定,基本实现管理规范、组织有序、保障有力的建设目标。加强救灾物资、队伍管理、培训演练、应急响应等标准化建设,建立分区域、分灾种的应急响应机制,应急救援工作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红十字999发展成为覆盖国内国际的航空救援力量,圆满完成杭州G20、上海进博会、北京“一带一路”高峰论坛等重大国事活动航空医疗急救保障任务。与国家应急管理部门建立防灾减灾救灾联动工作机制,红十字应急救援工作纳入政府灾害应急响应体系。

    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群众性应急救护培训及服务保障范围日益拓展。着力完善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推动应急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培训持证红十字救护员1400多万人次,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得到广泛普及。加强应急救护培训标准化建设,定期开展全国性应急救护大赛,通过国际联合会全球急救资源中心认证,应急救护培训质量和水平明显提升。大力加强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建设,打造了一批集救护培训、安全体验、人道传播功能为一体的现场体验式培训基地,使群众更加直观有效地掌握自救互救知识和技能。着力推进全国5A级景区红十字救护站和马拉松赛事应急救护服务保障全覆盖、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红十字救护员第一时间救护生命的感人故事不断涌现,赢得了社会广泛赞誉。

    (二)人道救助范围不断扩大,成为党和政府保障改善民生的得力助手。“三献”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众多面临困境的大病患者带来生的希望。着力加强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队伍建设,捐献者资料库容量已达265万人份,位居亚洲第一,累计实现捐献8600多例;自愿无偿的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工作体系基本建成,定期举办全国人体器官捐献缅怀纪念活动,捐献志愿登记人数超过100万,完成捐献2.2万余例,捐献器官6.3万余个,捐献量居世界第二位。组织发展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积极开展无偿献血宣传动员工作,无偿献血理念深入人心。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充分发挥在精准扶贫中的独特作用。大力实施“博爱家园”项目,投入8.4亿元,惠及28个省3000多个贫困村。大力实施“红十字天使计划”,投入16亿元,救助白血病、先心病等大病患儿5万多名。“光明行”“心拯救”“母婴平安”等公益项目荣获中华慈善奖,受益群众270余万人。援建博爱卫生院站,培训乡村医生,实施西部儿科医师培训计划,帮助提升当地医疗服务水平。投入款物近2亿元,对口支援西部地区提升人道救助能力。持续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向困难家庭发放价值12亿元的慰问款物,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社会爱心送到困难群众身边。

    (三)人道资源动员能力不断增强,社会参与度明显提升。加强筹资动员,精心策划“天使计划”“光明行”等筹资项目,组织实施“博爱一日捐”“慈善万人行”等筹资活动,累计募集款物240亿元,为开展人道救助提供了有力保障。加强筹资能力建设,拓展人道资源动员,完善捐赠工作、专项基金、捐赠反馈等管理制度,持续推进公开透明和公信力建设。中国红十字基金会蝉联全国5A级基金会。红十字会动员社会力量更加广泛有效,成为汇聚社会各界爱心的重要平台。

    加强组织动员,基层组织达到9万余个、志愿服务组织达到2.3万个,共有1700多万名会员、120多万名志愿者活跃在城乡社区,开展人道服务。一大批红十字志愿服务优秀代表获评全国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红十字志愿服务成为国家志愿服务体系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红十字青少年组织网络建设,积极开展人道传播、健康促进、志愿服务等教育实践,播撒了人道、博爱、奉献的种子,青少年成为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有生力量。

    加强宣传动员,把聚焦主责主业开展宣传传播作为动员社会力量的关键举措,与重点工作统筹谋划、同步推进、持续用力。围绕“5·8”世界红十字日、世界急救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加大宣传力度,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好红十字声音。精心策划“寻找汶川救灾人”“一个人的球队”等专题宣传,在全社会产生良好反响,大幅提升了社会影响力。先后在上海、辽宁营口、贵州图云关、陕西延安等地建设文化传播基地,联合苏州大学设立国际红十字运动发展史上第一个红十字国际学院,探索建立文化传播和人才培养长效机制。

    (四)对外交流合作不断深化,民间外交重要渠道作用日益突显。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事务,扩大了我国际影响力和话语权。中国红十字会会长当选新一届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副主席,在全球性和区域性会议上发出中国声音。举办东吴国际人道交流合作研讨会、中国—东盟红十字博爱论坛、中非红十字合作论坛,深化与亚太、非洲等发展中国家红会间的友好交流合作。

    大力推进与“一带一路”国家红会务实合作,促进了民心相通。实施红十字与“一带一路”同行计划,在巴基斯坦瓜达尔港建成中巴博爱医疗急救中心并派驻红十字援外医疗队,向叙利亚、伊拉克等武装冲突地区提供大型移动医疗单元,援建孟加拉国博爱血液透析中心、缅甸博爱医疗急救中心等,向布基纳法索派出红十字医疗队,在阿富汗、蒙古国等国家实施大病患儿人道救助行动,面向“一带一路”沿线62个国家开展援外培训,深受当地政府及民众的欢迎和好评。地方红十字会积极发挥自身优势,加强与周边国家红会在大病救助、防灾减灾等方面的合作,增进了民间交往和友谊。

    广泛开展对外人道援助,彰显了我负责任大国红会形象。派出红十字国际救援队参与斯里兰卡水灾和尼泊尔、厄瓜多尔地震等国际重大自然灾害救援工作,向朝鲜、智利等45个国家红会提供紧急现汇援助。向塞内加尔、吉尔吉斯斯坦等21个国家红会提供非紧急人道援助,援助越南、乌干达等15个国家红会开展社区综合发展项目,支持受援国提升人道服务能力。

    (五)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要进展,组织活力明显增强。紧紧围绕保持和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的目标,积极推进治理结构、人事制度、运行机制、工作方式等方面改革创新。加强改革宣传,广泛凝聚共识,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形成了上下联动抓改革、凝心聚力谋发展的良好局面。精心谋划改革举措,积极争取党委政府支持,全国大部分省级红十字会改革方案已经出台。坚持问题导向,着力破解重点难点,以召开会员代表大会为契机,大幅提升代表大会代表、理事、常务理事、挂职兼职副会长中来自社会领域和基层一线的比例,代表性、广泛性、群众性显著增强;推进依法设立监事会,探索形成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治理结构。依法推进理顺管理体制工作,地市级和县级红十字会理顺率分别达到96.4%和70.6%。  

    总会扎实推进改革任务落实,制定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提出20项139条具体措施,实行“挂图作战”“销号管理”,重点改革任务基本完成;强化内部管理,加强组织建设、宣传传播、财务管理、内部控制、审计公开和监督检查等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各类制度80余项;推进公开透明,严格执行信息公开标准,及时向社会公布捐赠款物收入和使用情况,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厘清总会机关与直属单位职责,深入推进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形成了干事创业、争创佳绩的良好氛围。

    (六)党的建设全面加强,为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健全党建工作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红十字会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向纵深推进。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扎实开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回头看”和推进改革发展“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格执行重大问题请示报告制度,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抓好巡视整改,巩固深化“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成果,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性更加坚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每年召开全系统党建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加强系统党建和党风廉政建设,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逐步形成。

    持续深化与港澳台交流合作。加强与港澳红十字会在灾害管理、资源动员、社区发展、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合作,港澳与内地红十字事业发展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台湾新北尘爆事故和高雄、花莲地震等重大灾害提供援助,成功举办海峡两岸红十字博爱论坛、两岸红十字青少年夏令营等活动,进一步密切了两岸红十字组织之间的交流互助,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发挥了独特作用。

    各位代表,同志们!

    上述成就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志愿者奋力拼搏的结果。在此,我们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红十字事业的各级党委、人大、政府、政协以及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向红十字国际委员会、红十字会与红新月会国际联合会和各国红会表示诚挚的谢意!向中国红十字会老领导、老同事和包括港澳台在内的全国广大红十字工作者、会员和志愿者致以亲切的问候!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红十字事业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组织和工作有效覆盖不够;人道资源动员能力不足,整体救助实力有待增强;宣传能力和水平不高,传播力和影响力有待提升;干部队伍能力素质还不适应事业发展新要求,等等。这些问题,必须下大气力,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领红十字事业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经过实践检验、富有实践伟力的强大思想武器。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红十字事业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国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红十字会是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这支力量;要求中国红十字会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增强责任意识,推进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开展人道救助,真心关爱群众,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十字组织是全世界影响范围最广、认同程度最高的国际组织,红十字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运动;要求我们同国际红十字组织加强合作,积极参与国际人道援助,为更多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在力所能及范围内履行国际责任和义务,为国际人道主义事业做出更大贡献。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红十字工作的领导和支持,热情帮助解决红十字事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求结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弘扬正能量,引领新风尚。

    这些重要指示批示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其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落实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全过程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道路。

    必须始终坚持党对红十字事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也是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最根本的保证。我们必须自觉接受并紧紧依靠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履行政治责任,更好地承担起引导群众听党话、跟党走的政治任务,把所联系群众最广泛最紧密地团结在党的周围。

    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维护人的尊严是红十字会的根本宗旨。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按照党政所需、群众所盼、职责所在,把满足人民群众的人道需求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扎实做好人道救助,积极开展人道服务,努力改善最易受损群体的生活境况,真心实意地为最需要帮助的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架好党和政府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始终是红十字工作的价值所在。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聚焦主责主业,突出重点关键,自觉在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紧紧围绕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人道需求,找准工作切入口和着力点,充分发挥红十字会独特优势,精准发力、持续用力,立足新时代、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必须始终坚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改革创新是引领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我们必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充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及时总结推广基层的好经验好做法,注重学习运用先进管理理念和现代科技发展成果,勇于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坚决破除影响事业发展的思想观念障碍,着力解决制约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推动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不断焕发勃勃生机。

    必须始终坚持依法治会、从严治会。依法治会是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牢固树立法治理念,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开展工作,认真履行法定职责;必须严格遵守宪法、红十字会法等法律法规和红十字会章程,加强法律宣传贯彻,努力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必须健全制度体系,完善约束机制,强化制度执行,加强监督检查,改进工作作风,不断提高红十字工作的法治化、制度化、规范化水平。

    必须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红十字精神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度契合。我们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红十字工作各方面,在全社会大力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精神,进一步传播正能量,引领新风尚,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人民群众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

    必须始终坚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为完善全球治理、构建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秩序指明了方向。中国红十字会作为民间外交重要渠道和国际红十字运动重要成员,必须积极配合国家外交大局,服务“一带一路”建设,促进民心相通;必须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事务,扩大影响力和话语权;必须积极发展同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红会的伙伴关系,共同致力于解决传统和非传统人道问题,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独特力量。

    各位代表,同志们!

    未来五年正处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我们既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又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在这一新征程中,红十字事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前景十分光明,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人民群众对人道服务的新需求不断增加,红十字会协助党和政府兜住民生底线、关爱生命健康的任务更加繁重。从国际看,局部冲突和自然灾害等传统人道问题仍然较多,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等非传统人道问题日益突显,国际社会对中国红十字会履行人道主义责任和义务充满更多期待。

    我们必须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决策部署,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任务,以为国奉献、为民造福为主题,以全面深化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为突破,认真实施发展规划纲要,健全体制机制、增强能力实力,聚焦主责主业、提升服务质效,努力建设更具凝聚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红十字组织。

    三、努力为国奉献、为民造福,充分发挥人道领域助手作用

    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红十字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牢记初心使命,勇于担当作为,突出工作重点,打造特色亮点,彰显独特优势,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努力创造新的业绩。

    (一)着力聚焦主责主业,在履行人道使命中彰显新作为。大力加强应急救援能力建设,积极服务国家应急工作大局。培育壮大红十字应急救援组织和队伍,积极参与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工作。大力提升应急救援队伍的灾害应急反应和协同救援能力、应急救援装备和救援物资保障能力、应急救援信息化调度指挥能力,建立健全专业高效、运转协调的红十字应急救援机制。

    精心打造“红十字救在身边”品牌,积极融入健康中国战略。健全应急救护培训长效机制,大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向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人群覆盖,提升标准化、专业化水平。大力推进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开展示范基地创建活动,努力实现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在地市级和具备条件的县级行政区域全覆盖。大力推进应急救护服务保障工作,努力实现红十字救护站在有援建需求的4A级以上景区全覆盖,全力保障马拉松赛事应急救护服务并向其他运动赛事扩展,为2022年北京冬奥会成功举办贡献力量。

    大力实施人道救助工程,积极助力保障改善民生。精心培育“红十字天使计划”品牌,继续开展贫困家庭大病患儿救助工作,增强救助实力,扩大救助规模;精心培育“红十字爱心相髓”品牌,扩大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有效库容,增强“一库多用”社会效益,建设世界一流骨髓库;精心培育“红十字生命接力”品牌,健全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机制,推动完善遗体和人体器官捐献政策法规,不断提高人体器官捐献工作法治化、规范化水平。积极参与无偿献血工作,在地市级以上建立按血型、分区域的红十字无偿献血志愿者队伍。继续开展“红十字博爱送万家”活动。积极兴办医疗、康复、养老等与红十字宗旨相符的社会公益事业。

    积极参与国际人道事务,努力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加强与国际红十字组织和各国红会的交流合作,积极参与国际红十字运动规则制定。发挥国际人道法国家委员会作用,有效推进国际人道法的研究和传播。健全对外人道援助工作机制,有效发挥民间外交重要渠道作用。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红会的合作,开展惠及当地民众的民生项目。鼓励地方红十字会利用地缘、资源、人才和政策等优势开展对外人道援助。

    (二)着力汇聚人道资源,在动员社会力量方面实现新突破。筹资在人道资源动员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要把面向社会募捐、汇聚社会爱心摆在红十字工作突出位置。加强筹资统筹谋划和工作指导,研究制定筹资发展战略规划,推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可持续的筹资工作格局。强化筹资意识,创新筹资方式,拓宽筹资领域,策划和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品牌筹资项目和活动。学习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和有效模式,大力提升互联网筹资水平,积极发展固定捐赠人,探索建立稳定增长的筹资机制。提升项目执行力,及时向捐赠人反馈项目执行进展,规范公开捐赠资金收支情况,提高社会公信力。加强红十字基金会建设,充分发挥筹资主渠道作用。创新用人机制,充实专业人才,强化激励约束,建设一支专业化的筹资工作队伍。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财政投入,对红十字会开展工作给予支持和资助,为红十字会依法履职提供必要保障。精心设计既便于政府购买、又满足群众需求的人道服务项目,积极承接政府转移的公共服务事项。

    (三)着力传播人道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引领新风尚。深入挖掘、广泛传播红十字文化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人文精神、道德追求,结合时代要求创新发展,切实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深入人心。充分利用各类媒体,精心策划主题宣传、专题宣传,大力宣传红十字运动知识、特色工作、先进典型、感人故事。创新传播方式方法,积极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增强红十字文化传播力。加强宣传队伍和阵地建设,整合宣传资源,形成红十字大宣传格局。

    加强红十字运动研究,为发展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提供理论支撑。依托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红十字运动研究基地,组建理论研究专家队伍,深入开展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成立中国红十字运动研究会,总结红十字工作生动实践,把握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规律。办好红十字国际学院,加强人才培养、学术研究和国际交流。

    推进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进校园。坚持分类施策,针对不同层级学校,传播红十字运动知识,开展防灾避险、自救互救以及预防艾滋病、禁毒、不吸烟等生命健康教育。将红十字青少年工作融入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青少年提供道德实践平台,帮助其树立人道理念,弘扬社会文明新风尚。

    (四)着力健全组织体系,在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方面展现新气象。坚定不移推进地市级和县级红十字会依法理顺管理体制,实现地市级全部理顺,县级基本理顺,配齐配强领导班子,不断健全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组织体系。推进基层组织、阵地、工作有效覆盖,按照“五有”标准,在乡镇、街道、学校、社区、企事业单位等积极发展红十字基层组织。发展壮大红十字会员、志愿者队伍,强化培训、激励、管理、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他们在红十字工作中的主体作用。强化阵地服务功能,建好用好“红十字服务站”“红十字救护站”“生命健康安全体验馆”等基层阵地,将其打造成为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重要平台。积极融入城乡社区治理,创新参与途径和方法,建设服务城乡社区群众的“博爱家园”,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加强与港澳的交流合作,实施好与港澳红十字会签订的框架合作协议,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契机,推进内地同港澳红十字会的互学互鉴、合作发展。秉持“两岸一家亲”理念,扩大同台湾红十字组织的人道领域交流合作,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贡献力量。

    四、深化改革创新,加强自身建设,为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提供不竭动力和坚强保障

    推进红十字会改革是落实党中央关于群团改革决策部署的政治任务和政治责任,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然选择。我们必须增强改革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行动自觉,坚持刀刃向内、自我革命,乘势而上、尽锐出战,扎实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以钉钉子精神推进各项任务落地见效,推动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着力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到实处。大力加强红十字会党的建设,认真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两个责任”,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党的思想、组织、作风、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高红十字会党的建设质量。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着力加强红十字系统党的组织建设,加快推进地市级和有条件的县级红十字会设立党组,把党的领导落实到红十字工作全过程各方面。积极推动建立党委政府加强对红十字工作领导的制度机制,积极争取将红十字会党的建设纳入当地党建工作总体布局、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强化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政治保证。

    (二)着力构建高效透明规范的体制机制。县级以上红十字会要依法依章程按期换届,依法设立监事会,建立理事会决策、执委会执行、监事会监督的新型治理结构。围绕加强内部管理,聚焦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着力健全依法决策、依法执行、依法监督机制。建立绩效考评和问责机制,提高制度执行力。完善专家咨询论证和法律顾问制度,把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作为重大决策必经程序,提高决策科学化水平。积极争取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支持,研究制定与红十字会法相配套的有关政策法规。健全信息公开制度,规范信息发布工作,建立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的综合监督体系,努力打造公开透明的红十字会。

    (三)着力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善于运用协作联动工作方式,建立健全红十字会与相关部门、其他群团和社会组织之间的协作工作机制,推动区域间红十字会协同发展,聚集起推动红十字事业发展的强大合力。善于运用信息化工作手段,充分发挥官网、“两微一端”等网络平台作用,推广使用应急指挥系统、灾害管理系统、财务信息系统和志愿服务信息管理系统,着力打造“网上红十字会”,实现网上网下有效衔接、高效互动。善于运用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重心下移、工作下沉,强化服务意识,以扎实有效的人道服务工作打动人心、温暖人心、赢得人心,不断增强红十字会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四)着力建设政治坚定、本领过硬、敬业奉献、担当作为、清正廉洁的红十字干部队伍。旗帜鲜明讲政治,坚定执行党的政治路线,不断提高政治觉悟和政治能力,增强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加强能力建设,分层次开展轮训、多渠道培养锻炼,不断增强红十字干部依法履职能力、学习研究能力、狠抓落实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风险处置能力。切实增强责任意识,大力弘扬奉献精神,推动形成勇于担当、善于作为、开拓创新、争创一流的浓厚氛围,使对事业有感情、对工作有激情、对群众有真情成为红十字干部鲜明特色。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始终保持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广大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焕发出来的热情转化为为国奉献、为民造福的实际成效。

    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们正处在一个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新时代,一个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时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勠力同心、开拓进取,奋力谱写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发展新篇章,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关链接:

    主办单位:绵阳市红十字会

    Copyright©绵阳市红十字会 版权所有

    地址:绵阳市涪城区西山北路60号  邮编:621000   电话:0816-2210512

    蜀ICP备08011208号        技术支持:天健世纪科技

    博爱绵阳

    微信公众号